前言
肝脏是结直肠癌(CRC)血行转移主要的靶器官,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1。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,如何优化其治疗的全程管理,改善患者的生存与预后,一直以来都是临床关注的焦点。本文介绍一例使用含左亚叶酸/5-FU同时输注的mFOLFOX6+贝伐珠单抗治疗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过程,患者最终实现完全缓解(CR),期待为临床实践带来思考。
患者病例
基本情况
●患者男性,75岁
●初诊时间:2021年12月1日
●主诉:下腹部胀痛不适1周。
●现病史: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胀痛不适,呈持续性,无明显放散痛,进食后加重,伴排气、排便减少。患者无发热,无恶心、呕吐,无呕血、便血,期间未经治疗,腹部胀痛症状持续加重,肠镜提示直肠肿物。患者精神不振,进食差,体重较前无明显下降。
辅助检查
●实验室检查:血常规:WBC:4.6*10^9/L,RBC:4.52*10^12/L,PLT:220*10^9/L,HGB:106g/L↓。肝肾功:TP:61.5g/L,ALB:36.6g/L↓,ALT:19U/L,AST:21U/L,ALP:84U/L,GGT:26U/L,CR:65.5umol/L,BUN:6.09mmol/L。尿、便常规、电解质、凝血像未见异常。肿瘤标记物:CEA:6.17ng/ml↑,AFP:1.36ng/ml,CA199:20.86U/ml。
●胸部CT(2021-11-28):1.双肺多发小结节灶,部分考虑陈旧病灶,右肺中叶、左肺上叶索条灶;2.主动脉、冠状动脉硬化。
图1.胸部CT检查
●肠镜检查(2021-11-30):镜子达距肛缘10cm时见一占管径 1周、边缘呈隆起型生长、色泽鱼肉的新生物,质地脆、易出血,有脓苔附着内镜无法通过。
●内镜诊断:直肠占位伴梗阻。
●肠镜活检: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,可疑癌。
●胃镜(2021-12-1):反流性食道炎,慢性浅表性胃炎。
●全腹增强CT(2021-12-3):1.直肠乙状结肠管壁增厚;2.肝右叶低密度灶,转移瘤待除外;肝内钙化灶;随诊。
图2.全腹增强CT检查
●全腹增强MRI(2021-12-3):1.直肠占位,请结合临床;2.肝右叶转移瘤(1.0厘米)。
图3. 全腹增强MRI检查
临床诊断
●直肠癌并肝转移(pT4NxM1,Ⅳ期),CRS:1-2分(低风险)
●肠梗阻
治疗经过
●2021年12月5日,MDT讨论:1、MDT 全程管理;2、直肠癌根治术+分期肝转移灶切除/射频消融+辅助化疗;3、基因检测;4、全身治疗:mFOLFOX6+靶向(西妥昔单抗或贝伐珠单抗)。
●2021年12月7日,行3D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。
●术后病理:1、直肠中分化管状腺癌,侵及全层至纤维脂肪组织,见脉管内癌栓及神经侵犯。2、淋巴结(1/18枚)转移癌,另见2枚癌结节。3、基因检测:KRAS(+),NRAS、BRAF均野生型;微卫星状态:MSS。
●术后诊断:
➢ 直肠中分化管状腺癌(pT4aN1cM1,Ⅳ期)
➢ 肝转移癌
➢ 肠梗阻
●术后辅助治疗
参照2021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及术前MDT讨论,结合患者术后病理分期及基因监测结果,选用mFOLFOX6+贝伐珠单抗方案化疗,并在此化疗中使用左亚叶酸钠代替亚叶酸钙(术后4周内化疗)。
具体方案:2021年12月21日开始贝伐珠单抗300mg d1 ivgtt;奥沙利铂150mg d1 ivgtt;5-Fu 0.75g d1 ivgtt;5-Fu 4.25g+左亚叶酸钠350mg 46h ivvp。
图4.治疗2个月后复查肿瘤标志物
图5.治疗2个月后影像学检查
●2022年3月9日,疗效评价:PR。
建议患者行肝转移灶射频消融。但患者及家属考虑化疗效果很好,拒绝处理肝脏转移灶,要求继续目前治疗。因此,继续予以mFOLFOX6+贝伐珠单抗方案,共12周期,期间定期复查。
图6.肿瘤标志物
●腹部增强CT :1.直肠术后改变;2.肝右叶低密度灶,肝内钙化灶。
图7.复查腹部增强CT
●腹部增强MRI :1.胆汁淤积;2.余肝胰脾MRI平扫+增强未见明显异常。
图8.腹部增强MRI
●2022年9月20日(术后化疗12周期后),疗效评价为CR。
治疗期间消化道反应、神经毒性均为Ⅰ-Ⅱ级,未见手足综合症发生。患者对此次化疗药物的耐受度更强,心理焦虑程度明显减轻,睡眠质量提高,胃肠道反应减少,饮食量增加。肝脏转移灶消失。术后随诊23个月,疾病无进展。
病例小结
患者被诊断为直肠中分化管状腺癌伴肝转移。入院后行3D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,经MDT讨论,后续治疗选用mFOLFOX6+贝伐珠单抗方案,并在此方案中使用左亚叶酸钠代替亚叶酸钙(术后4周内化疗)。治疗2个月后,疗效评价为PR。患者及家属考虑化疗效果较好,坚持继续mFOLFOX6+贝伐珠单抗方案治疗,术后化疗12周期后,疗效评价为CR。肝脏转移灶消失。术后随诊23个月,疾病无进展。治疗期间患者耐受性和生活质量较好。
总结与思考
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。未经治疗的肝转移患者,其中位生存期仅6.9个月,无法切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低于5%1。对于可切除的肝转移,外科切除是优选的治疗方式。本例患者为直肠中分化管状腺癌伴肝转移,经3D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后,使用了含左亚叶酸/5-FU同时输注的mFOLFOX6+贝伐珠单抗方案(在此化疗中使用左亚叶酸钠代替亚叶酸钙)。
众所周知,亚叶酸由相同比例的两种对应异构体组成,其中仅有左亚叶酸是活性成分,注射用左亚叶酸钠是冻干粉针剂,溶解度好,剔除了右旋干扰成分,仅含左旋活性成分,降低用药风险,提高了治疗指数,保障与5-FU联用的增效作用。其与5-FU同时持续输注,可以节省护理资源,减少患者化疗时间,使临床应用更方便。同时注射用左亚叶酸钠的临床耐受性较好。临床研究表明,与左亚叶酸序贯给药相比,左亚叶酸/5-FU同时持续输注可以显著延长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(PFS)7.5个月,降低疾病进展风险50%;延长中位总生存期(OS)4.3个月,降低死亡风险40%,且不增加安全性风险2。符合当前药物研究的发展趋势(疗效高、副作用小、用药量少)。
本例患者治疗中,左亚叶酸钠与氟尿嘧啶配伍使用,未发现药物的浑浊。患者用药后疗效明显(术后4周期后疗效评价为PR,术后12周期后疗效评价为CR),肝脏转移灶消失。通过观察应用左亚叶酸钠的mFOLFOX6方案化疗后患者的身心状态及化验指标,该患者化疗临床有效性非劣于传统的mFOLFOX6及XELOX方案,并且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轻,副反应小,耐受性强。不仅患者自我感受良好(心理焦虑程度明显减轻,睡眠质量提高,饮食量增加),其用药时间也有所缩短,节省了护理资源。术后随诊23个月,疾病无进展。
专家简介
张旭 副主任医师
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
医学硕士,从事胃肠外科十余年
主持大连市医学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项,参与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,发表国内外专业论文十余篇
主要社会兼职:
辽宁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
大连市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委员
大连市卫生研究会肿瘤防治委员会委员
参考文献:
1.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,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胃肠外科学组,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, 等.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(V2023).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, 2023, 26(1): 1-15.
2. Passardi A, et al.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Comparing Calcium and Sodium Levofolinate in Combination with 5-Fluorouracil in the FOLFIRI Regimen. Oncologist. 2021;26(8):e1314-e1319.
(转载自医脉通)